評估2025年第四季的熊市風險:貝氏觀點

在當前經濟不確定性的環境下,評估熊市發生的可能性至關重要。 鑒於我們僅經歷了幾個完整的經濟週期,因此對任何得出的結論都應謹慎對待。 本分析提供了一種貝氏方法,用於評估2025年第四季的潛在熊市風險,特別側重於滯脹時期的可能性。

貝氏方法:一種替代觀點

我們沒有僅僅依賴歷史經濟週期,而是採用貝氏模型將現有的歷史數據與主觀機率評估相結合。 這種方法可以更細緻地評估特定經濟條件下熊市發生的可能性。

估計貝氏機率參數

分析的關鍵在於三個主要機率:

  • P(熊市):發生熊市的先驗機率。
  • P(滯脹):經濟轉向滯脹狀態的機率。
  • P(滯脹 | 熊市):在熊市期間經歷滯脹的機率。

估計P(熊市)

根據1929年以來的歷史數據,標準普爾500指數平均經歷了27次熊市,大約每3.5年發生一次熊市。 這相當於約28.6%的年機率。 但是,考慮到特定的第四季時間範圍,我們保守地將P(熊市)估計在18%左右。

估計P(滯脹)

此機率評估經濟轉向滯脹狀態的可能性。 從歷史上看,在過去50年中發生的六次滯脹事件中,有四次導致經濟衰退,而兩次則出現軟著陸。 鑑於當前的情況,包括聯準會的主動降息、勞動力市場的彈性以及持續存在的去美元化壓力,我們估計P(滯脹)約為45%。

估計P(滯脹 | 熊市)

此機率表示發生熊市的情況下,經歷滯脹的機率。 在12次衰退型熊市中,約有4次經歷了滯脹階段。 因此,我們估計P(滯脹 | 熊市)約為33%。

貝氏計算

使用貝氏定理,我們可以計算在滯脹情況下發生熊市的後驗機率:

P(熊市 | 滯脹) = (P(滯脹 | 熊市) * P(熊市)) / P(滯脹) = (0.33 * 0.18) / 0.45 = 0.132 或 13.2%。

情境分析

根據此分析,我們估計2025年第四季至2026年第一季發生熊市的機率約為15-20%。 信賴區間的範圍從較低的樂觀下限12%到較高的悲觀上限25%。

策略意涵

雖然存在熊市的風險,但並不需要完全從市場撤退。 相反,建議採取戰術性的防禦方法,重點放在資本保全和降低潛在的下行風險。


風險警告: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並僅供參考。本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或財務指導,也不代表 Markets.com 平台的立場。在進行股票、指數、外匯及商品的交易或價格預測時,請務必留意:差價合約(CFD)交易具有高度風險,可能導致資本虧損。過去的表現並不代表任何未來結果。此資訊此資訊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也不應構成投資建議。所有英國散戶投資人皆被限制進行加密貨幣差價合約(CFD)與點差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