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IT 的飛速崛起:重新定義投資範式

在投資史上,黃金長期以來一直被視為典型的避險資產。 然而,2024 年標誌著一場巨大的轉變。 2024 年 1 月 10 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 批准了 11 支現貨比特幣 ETF,其中包括貝萊德和富達等巨頭的 ETF。 這引發了資本向更具活力的數位資產的轉移。 現在,站在 2025 年,很明顯貝萊德的 IBIT 是贏家。 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它已經完成了黃金 ETF(GLD)花費十多年才完成的事情。 最新的第三季財報數據顯示,資產配置發生了顯著轉變,從「舊黃金」轉向「新黃金」,從哈佛大學到中東皇室等主要機構都將資本配置到比特幣。

什麼是 IBIT?

iShares Bitcoin Trust (IBIT) 是貝萊德(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推出的現貨比特幣 ETF。 該 ETF 解決了傳統投資者的主要痛點:合規性和便利性。 IBIT 允許投資者持有由貝萊德 1:1 託管的比特幣資產,而無需在複雜的加密貨幣交易所註冊或擔心丟失私鑰。 這種「證券化」使 IBIT 能夠超越黃金 ETF。
  • 萬億美元里程碑: 貝萊德執行長勞倫斯·芬克最近宣布,IBIT 的資產管理規模 (AUM) 正式突破 1000 億美元。
  • 速度比較: GLD 花了十多年才達到這個規模,而 IBIT 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就實現了。
這個里程碑突顯了機構對數位資產的巨大胃納。

哈佛大學和皇室家族的決定

雖然散戶購買可能歸因於情緒,但主要機構購買反映了經過深思熟慮的策略。 2025 年第三季的 13F 文件揭示了引人注目的見解。

1. 哈佛大學:偏愛成長更快的資產

哈佛大學以其保守的捐贈基金投資而聞名。 截至 9 月 30 日,哈佛大學同時持有 GLD 和 IBIT。
  • GLD 持股: 價值 2.35 億美元,季增 98%。
  • IBIT 持股: 價值 4.43 億美元,季減 257%。
值得注意的是,哈佛大學的 IBIT 持股價值是 Nvidia 股票(1.09 億美元)的四倍。 這表明比特幣被視為比熱門科技股更核心的資產。

2. 中東皇室家族:比特幣作為價值儲藏

阿布達比投資委員會 (ADIC) 在第三季將其 IBIT 持股增加到近 800 萬股,估計價值 5.18 億美元,比上一季增加三倍。 這一舉措反映了更廣泛的願景,ADIC 表示「將比特幣視為類似於黃金的價值儲藏」。 對於尋求世代財富轉移的主權財富基金來說,這代表對未來貨幣體系的避險。

3. 亞洲巨鯨:持續增加

同時,李林家族辦公室 Avenir Group 已連續五個季度增加其持股,目前 IBIT 持股估計價值約為 12 億美元,使其成為亞洲最大的機構持有人。 這些主要機構的集體行動證明,加密貨幣不再只是「投機」,而是全球資本的目的地。 IBIT 代表了這種全球共識的最佳體現。

市場結構的里程碑

除了規模和持股的爆炸性成長外,市場結構本身也出現了重大升級。 歷史上,比特幣衍生品市場由 Deribit 主導,該平台主要為加密貨幣原生用戶和交易者提供服務。 然而,上週貝萊德 IBIT 的選擇權未平倉合約(380 億美元)正式超越了 Deribit(320 億美元)。 這個里程碑表明,傳統金融機構和大型專業投資者正在透過受監管的工具大規模且快速地進入比特幣市場。 這種深度整合意味著比特幣資產享有前所未有的流動性,大大提高了市場的成熟度和透明度。

超越黃金

IBIT 花費不到兩年的時間就達到了黃金 ETF 花費十多年才達到的規模,但這只是一種膚淺的反映。 真正的優勢在於 IBIT 提供的結構性優勢。
  • 收益優勢: 雖然 GLD 等傳統避險資產的年回報率通常穩定在個位數,但彭博分析師指出,IBIT 即使在價格修正後,自 2024 年推出以來仍保持接近 80% 的年化回報率。這表明 IBIT 既提供避險的配置特性,又提供成長型資產的爆炸性潛力。
  • 流量韌性: 傳統黃金 ETF 通常在價格下跌期間出現資金外流。 然而,正如 SoSoValue 數據所示,即使在價格波動期間,IBIT 在一天內也錄得 2.24 億美元的淨流入。 這種韌性表明全球機構將 IBIT 視為長期策略配置。
2024 年 1 月 10 日,SEC 的批准推倒了第一張多米諾骨牌。 2025 年,IBIT 憑藉其 1000 億美元的規模證明了這種財富轉移的必然性。 黃金仍然是穩定的壓艙石,但在 2025 年,比特幣正在成為核動力快艇。 由全球資本共識驅動的數位資產新時代已經正式開始。

風險警告: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並僅供參考。本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或財務指導,也不代表 Markets.com 平台的立場。在進行股票、指數、外匯及商品的交易或價格預測時,請務必留意:差價合約(CFD)交易具有高度風險,可能導致資本虧損。過去的表現並不代表任何未來結果。此資訊此資訊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也不應構成投資建議。所有英國散戶投資人皆被限制進行加密貨幣差價合約(CFD)與點差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