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Nov 5 2025 13:10
0 最小
加密資產代持是一種常見的做法,但由於涉及多方以及潛在的多重稅務責任,因此存在重大風險。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台灣的加密貨幣稅收政策,重點關注代持安排所涉及的風險,並為投資者提供寶貴的見解。
在缺乏明確的加密貨幣稅法的情況下,台灣依賴現有的稅法。與美國或德國不同,加密貨幣收益需繳納所得稅,而非資本利得稅,這與印度和日本的做法相似。
這些發展表明了一種趨向於監管和標準化的趨勢,旨在為本地加密貨幣行業提供一個更公平、更透明的市場環境。
周杰倫的案例揭示了加密資產在傳統稅法下面臨的挑戰。代持安排可能引發多重稅收,包括所得稅和贈與稅,此外還存在稅務機關審查的風險。隨著金管會推動「虛擬資產服務法」,加密資產交易透明度的提高將對傳統的代持安排構成挑戰。
根據台灣金融主管機關的報告,非證券加密貨幣交易產生的利潤被歸類為財產交易所得。這項稅收適用於出售比特幣產生的任何利潤。綜合所得稅的計算公式如下:應稅所得 = 總銷售收入 - 原始成本 - 必要支出。對於巨額利潤,可能適用40%的最高稅率。
如果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存在「委託投資」關係,資金的轉移可能會被解釋為「無償贈與」。稅務機關保留根據經濟事實推定這一點的權利。贈與稅適用10%至20%的累進稅率,最高稅率適用於超過新台幣5000萬元的資產。贈與稅的計算公式如下:應納稅額 = (贈與總額 - 免稅額 - 扣除額) × 20%。
隨著台灣轉向針對加密貨幣的專門稅法,投資者必須隨時了解情況。金管會推動的「虛擬資產服務法」正在建立一個平台註冊系統並加強報告機制,使稅務機關更容易訪問交易數據。投資者應密切關注金管會和台灣金融監管機構的公告,以便相應地調整其策略。
此外,加密資產代持安排可能導致額外的稅務責任和潛在的資產損失。根據台灣的納稅者權利保護法,收取收入的人有責任繳納稅款。如果無法證明代持關係,稅務機關可能會對代持人徵稅,導致委託人的資產損失。
為了降低風險,投資者應申報加密資產收益,保留詳細的交易記錄,並實施書面協議,明確規定雙方的權利、義務和稅務責任。
周杰倫的案例說明了台灣加密資產代持安排中存在的固有風險。儘管加密貨幣具有去中心化和匿名性,但納稅合規的責任仍然牢牢地掌握在每位投資者手中。透過隨時了解情況並採取積極主動的措施,投資者可以應對台灣加密貨幣稅法的複雜性,並保護他們的投資。
風險警告: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並僅供參考。本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或財務指導,也不代表 Markets.com 平台的立場。在進行股票、指數、外匯及商品的交易或價格預測時,請務必留意:差價合約(CFD)交易具有高度風險,可能導致資本虧損。過去的表現並不代表任何未來結果。此資訊此資訊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也不應構成投資建議。所有英國散戶投資人皆被限制進行加密貨幣差價合約(CFD)與點差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