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Nov 12 2025 10:41
0 最小
作為領先的去中心化交易所 (DEX),Uniswap 提出的回購和銷毀機制引發了關於加密貨幣市場中捕獲代幣價值方法的熱烈討論。 Curve 和 Solana 的行業領導者也加入了討論,就這個關鍵主題發表了他們的觀點。在傳統金融市場中,回購、註銷和分紅是常見的資本管理策略,通常在市場低迷或預期盈利壓力期間充當“安全閥”。這些工具現在在加密貨幣領域越來越受歡迎,因為項目越來越多地尋求提高代幣價值、增強投資者信心並創建積極的激勵週期。
回購涉及公司使用其可用資金在公開市場上購買其已發行股份,從而減少已發行股份總數並向市場發出信心信號。蘋果公司是美國股市股票回購的主要例子。在過去的十年中,蘋果公司已斥資近 7040 億美元用於股票回購,這一數字超過了標準普爾 500 指數中大多數公司的市值。然而,有些人認為這種金融工程策略不足以支持未來的增長。加密貨幣市場也經歷了類似的回購浪潮,尤其是在去中心化金融 (DeFi) 領域,為項目提供了管理其代幣經濟模型和優化生態系統激勵的靈活性。
根據 CoinGecko 2025 年 10 月的代幣回購數據,今年已有 28 個代幣項目完成了超過 14 億美元的累計回購,平均每月支出約為 1.46 億美元。然而,各項目之間的回購規模存在顯著差異,其中前 10 大回購項目佔總數的 92%。僅 Hyperliquid 就貢獻了回購總支出的 46%。相比之下,其他項目的回購規模相對有限,通常在數十萬至數百萬美元之間。
然而,市場對代幣回購策略的反應並不總是積極的。許多項目的代幣價格通常在回購後未能顯著上漲。這可以歸因於多個因素。首先,雖然代幣回購可以減少流通供應並產生稀缺感,但大多數項目缺乏內在需求,其價格主要受市場炒作、流動性和敘事驅動。其次,回購的影響通常取決於項目的收入可持續性和業務基礎,而這對於大多數項目來說是有限的或週期性的,因此難以建立長期支持。例如,Hyperliquid 擁有穩健的收入來源,使其回購能夠有效地推動代幣價格上漲。相比之下,Pump.fun 的收入受到 MEME 趨勢的顯著影響,其回購只能導致短期價格波動。
Keyrock 的研究主管 Amir Hajian 表示,加密貨幣回購熱潮正在考驗該行業的金融成熟度。雖然回購旨在通過減少流通供應來發出信心信號,但大部分支出來自金庫而非經常性收入,這可能會耗盡未來的運營空間。為了實現真正的成熟,協議必須超越炒作驅動的支出,並採取一種受限制的方法,將回購與估值指標、現金流強度和市場狀況聯繫起來,例如使用基於觸發器或基於期權的模型。他建議,只有在收入穩定、金庫充足且估值表明代幣被低估時才應進行回購。他強調,真正的衡量標準是紀律,而不是回購政策本身。
「回購對於每個代幣持有者來說都更公平,因為每個人都可以從現貨價格中受益。而且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它們在稅務上更有效率,並且更容易被零售業理解和傳播。然而,並非所有回購都是一樣的。例如,Fluid 和 Lido(提案)只有在收入超過特定閾值時才會觸發,這可以在熊市中保護金庫,同時保持回購價值,而不會耗盡儲備。」
此外,許多項目在其回購操作中缺乏透明度,具體機制(如觸發條件、回購數量、資金來源和使用情況)不明確。這使得難以驗證回購的真實性和目的。特別是,不涉及銷毀機制的回購可能會導致代幣在短期回購後通過銷售或激勵措施重新進入市場。例如,幣安要求回購代幣的 Movement 和 MyShell 最近將回購資產轉回交易所。
在金融市場中,並非所有回購都能真正提高股東價值。涉及取消股份的回購被認為是最有價值的,因為公司用真金白銀從市場上購買股份並取消它們,永久減少已發行股份,從而提高每股收益和股東權益。這與僅用於股權激勵或作為庫藏股的回購不同,後者通常隱藏著未來的拋售壓力,無法提供持久的價值支持。同樣,在加密貨幣市場中,代幣「銷毀」通常被認為是一種「真正的回購」行為,增強了市場情緒並推動了價格預期。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銷毀機制本質上是一種通貨緊縮措施,也是加強代幣經濟模型中長期價值支持的一種設計。
加密貨幣 KOL @qinbafrank 指出,對於成長型資產(科技股、加密貨幣)而言,回購銷毀通常優於分紅。在協議收入不變的情況下,回購銷毀相當於增加了單個代幣的內在價值,這相當於將協議收入的積極外部性直接注入到代幣經濟模型中。在分紅機制中,持有者可能會清算收到的現金,從而無法反映代幣經濟模型中的收入增長。例如,自 ICO 以來,BNB 已銷毀 33 季,累計銷毀 31% 的代幣,將總數從 2 億枚減少到 1.38 億枚。在熊市中經歷的跌幅低於比特幣。
與傳統資本市場不同,加密貨幣市場的波動性和情緒更加極端,銷毀的效果通常會被週期放大:在牛市中,它可以作為價格上漲的催化劑;在熊市中,疲軟的需求相對限制了通貨緊縮效應。此外,銷毀通常被市場解讀為積極信號,容易導致短期投機。然而,隨著炒作消退,價格可能會迅速下跌。從項目運營的角度來看,銷毀也意味著資源的重新分配。一些項目將其用作一種行銷策略,利用稀缺性來獲得短期信心。然而,它可能不會帶來持續的價值,甚至可能會減少對技術研發、生態系統激勵或市場擴張的投資。
另一個被忽視的風險是數據準確性。並非所有已發布的銷毀都可以在鏈上驗證,並且某些項目可能會誇大、重複計算甚至「假」銷毀。例如,Crypto.com 在今年 3 月宣布將重新發行先前在 2021 年「永久銷毀」的 700 億個 CRO 代幣。因此,投資者還需要評估銷毀對流動性的實際影響,並根據鏈上數據、代幣分配變化和項目現金流來評估多維信息。
在股市中,分紅是公司獎勵股東的一種方式,通常用作市值管理工具。常見形式包括現金分紅、紅股和準備金轉移。分紅不僅反映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現金流,而且也已成為投資者評估公司價值和吸引力的重要參考。
然而,分紅通常會導致短期內股價下跌。對於成長型公司而言,過高的分紅可能會限制其長期增長潛力。對於尋求資本增值的投資者而言,某些公司的分紅收益可能遠低於股價上漲帶來的收益。與傳統股票分紅不同,加密貨幣項目通常不會根據公司利潤直接分配現金,而是使用多種機制為代幣持有者提供被動收入或獎勵。收益形式包括代幣獎勵、費用分成、利息和空投。這些機制不僅為投資者創造回報,而且還支持網絡安全、流動性和用戶活動。
加密貨幣做市商 Keyrock 報告稱,排名前 12 的 DeFi 協議在 2025 年花費
風險警告: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並僅供參考。本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或財務指導,也不代表 Markets.com 平台的立場。在進行股票、指數、外匯及商品的交易或價格預測時,請務必留意:差價合約(CFD)交易具有高度風險,可能導致資本虧損。過去的表現並不代表任何未來結果。此資訊此資訊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也不應構成投資建議。所有英國散戶投資人皆被限制進行加密貨幣差價合約(CFD)與點差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