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數位金庫的演變

數位資產金庫 (DAT) 正在經歷重大轉型,不再僅僅是知名加密貨幣的靜態金庫。加密貨幣業內人士預測,這些金庫很快將納入代幣化實體資產 (RWA)、穩定幣和其他產生收益的資產。

根據 Ether (ETH) 金庫公司 FG Nexus 的執行長 Maja Vujinovic 的說法,Web3 金庫的下一個階段是將資產負債表轉變為能夠在透明、可審計的條件下進行質押、重新質押、貸款或代幣化資本的活躍網路。她補充說,金庫和協定資產負債表之間的界線已經模糊,並且將金庫視為高效、鏈上生態系統的公司將表現優異。

實體資產 (RWA) 的崛起

資產管理公司 Bitwise 的一份報告顯示,今年數位金庫數量激增,第三季度資產負債表中新增了 48 個比特幣 (BTC) 的案例。基於 Cardano 的 KWARXS 專案的共同創辦人 Sandro Gonzalez 認為,DAT 將從投機性儲存轉變為策略性分配。

Gonzalez 認為,下一波採用將包括將區塊鏈參與與有形產出連結起來的資產,例如再生能源、供應鏈資產和碳減排機制。他設想這將重新定義組織在 Web3 時代如何看待資產負債表——不僅僅是價值儲存,而是對實際經濟活動做出可持續貢獻的工具。

擴大數位金庫的視野

加密貨幣投資平台 Glider 的執行長 Brian Huang 指出,可以採用哪些資產作為金庫資產的決定僅受鏈上內容的限制。 他補充說,鏈上股票和代幣化 RWA 是最明顯的納入項目。他還指出今年黃金價格大幅上漲,並指出持有代幣化黃金比持有實物黃金更容易。非流動性投資,如 NFT 和代幣化房地產,也是選擇之一。他強調,唯一的限制是鏈上的資產是什麼。

Fireblocks 的業務解決方案總監 John Hallahan 預測,穩定幣、代幣化貨幣市場基金和代幣化美國國債的採用率將會提高。他認為,用於金庫目的的下一波數位資產將是現金等價物,如穩定幣和代幣化貨幣市場基金。從長遠來看,更多類型的證券,如國債、公司債務和實物資產(如房地產)將在鏈上發行。 他還指出,房地產等獨特資產可以用 NFT 表示。

監管挑戰和會計考量

Nansen 的研究分析師 Nicolai Søndergaard 表示,未來資產採用決策將取決於立法和企業風險偏好。 然而,RedStone 的共同創辦人 Marcin Kazmierczak 警告說,雖然從理論上講,任何代幣化資產都可以作為金庫儲備資產持有,但最終的採用取決於會計、監管和信託責任。

Kazmierczak 澄清說,對於審計師和董事會來說,持有比特幣或以太坊很簡單,而 NFT 需要一種大多數框架中未標準化的評估方法。 更重要的是,金庫應該持有保持價值並且可以在需要時清算的資產。 他認為,這比擁有買家有限的投機性 NFT 更容易用比特幣實現。 他總結說,流動性枯竭並且董事會無法證明向股東或監管機構持有它是合理的,則存在限制。

未來展望與考量

從長遠來看,Kazmierczak 預計,除了前五大加密貨幣之外,傳統公司的採用率仍將很低,因為風險調整後的回報不足以證明大多數董事會採取這一行動是合理的。 他認為,如果法律框架得到明確,代幣化實體資產可能會獲得吸引力,但主要加密貨幣之外的純 Web3 資產將仍然是實驗性的,並且僅限於專門針對這種風險的加密貨幣原生公司或風險投資公司。他總結說,像產生收益的債券或商品這樣的代幣化實體資產可能會加速採用,因為它們擁有獨立於市場情緒的內在價值主張。


風險警告: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並僅供參考。本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或財務指導,也不代表 Markets.com 平台的立場。在進行股票、指數、外匯及商品的交易或價格預測時,請務必留意:差價合約(CFD)交易具有高度風險,可能導致資本虧損。過去的表現並不代表任何未來結果。此資訊此資訊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也不應構成投資建議。所有英國散戶投資人皆被限制進行加密貨幣差價合約(CFD)與點差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