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要點

  • 以太坊的行銷挑戰以及對其價值主張的誤解。
  • 以太坊與 Solana 的品牌推廣工作比較。
  • 以太坊在數位資產金庫(DAT)管理中的獨特作用。
  • 為以太坊的成長開發廣泛採用的面向用戶的應用程式的重要性。

以太坊:超越炒作

在比特幣價格波動和總體經濟分析中,仔細觀察第二大區塊鏈網路以太坊至關重要。 以太坊經常被吹捧為「世界電腦」或「未來網路基礎設施」,但這些願景是否得到了有效的行銷? 本文深入探討了以太坊潛在的「身分危機」及其對市場認知的影響。

身分危機:以太坊的行銷失誤

關於 ETH 的討論通常受到情緒的支配,尤其是在比特幣表現優於大盤時。 然而,以太坊的設計目的從來都不是要模仿比特幣作為「數位黃金」。 以太坊的價值在於其支援智慧合約以及堅持透明度和安全性等原則的能力。 以太坊基金會未能清楚地傳達這一願景可能導致人們誤解以太坊僅僅是一種貨幣。

品牌對比:以太坊 vs. Solana

相比之下,Solana 一直將自己定位為「以光速運行的去中心化納斯達克」。 無論個人意見如何,Solana 都保持了一致的訊息。 另一方面,以太坊的敘事似乎支離破碎,被描述為 Web3 基礎設施、「超健全貨幣」或「數位石油」。 雖然這些想法有其優點,但它們未能形成一個統一的願景,使得市場更容易將以太坊簡單地歸類為一種加密貨幣。

以太坊作為結算層

以太坊目前作為一個結算層,大部分交易和費用發生在更便宜、更有效率的第二層(L2)網路上。 這造成了一個悖論:雖然費用燃燒機制旨在錨定 ETH 價值,但 L2 的效率降低了其對主網的通貨緊縮效應。

以太坊的獨特優勢:數位資產金庫(DAT)

在以太坊中佔有很大權重的數位資產金庫(DAT)的表現優於在比特幣中佔有權重的那些。 這是因為 ETH 可以被抵押並賺取收益,而比特幣則不能。 這改變了這些公司在市場週期中的運作方式。 比特幣金庫在經濟低迷時期可能會掙扎,通常會透過發行新股權來支付費用。 另一方面,以太坊金庫可以參與生態系統,提供一種應對市場波動的方法。

以太坊的未來:專注於使用者應用程式

以太坊的未來取決於其創造出十億用戶真正需要的產品的能力。 L2 解決方案 Base 的成功表明了使用者可訪問性的重要性。 即使以太坊不擅長行銷,但它作為 DeFi 專案的骨幹作用仍然至關重要。 只要應用程式、消費產品和 L2 選擇以太坊作為其結算基礎,該網路將繼續透過對區塊空間和交易費用的需求而蓬勃發展。

類似於 AWS:以太坊的轉型

以太坊的歷程與 AWS 的道路相似:從亞馬遜內部一個成長緩慢、利潤微薄的實驗開始,最終成為該公司最重要的業務支柱。 以太坊可以透過繼續為 Web3 和去中心化金融提供底層基礎設施來遵循類似的軌跡。


風險警告: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並僅供參考。本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或財務指導,也不代表 Markets.com 平台的立場。在進行股票、指數、外匯及商品的交易或價格預測時,請務必留意:差價合約(CFD)交易具有高度風險,可能導致資本虧損。過去的表現並不代表任何未來結果。此資訊此資訊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也不應構成投資建議。所有英國散戶投資人皆被限制進行加密貨幣差價合約(CFD)與點差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