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緊縮可能結束的概述

市場預期聯準會將在本週結束其為期三年的量化緊縮(QT)計劃,此舉旨在緩解銀行壓力,因為人們越來越擔心貨幣市場的流動性收緊。本月稍早,一些銀行貸款機構動用了一項聯邦緊急融資工具,其規模讓人聯想到新冠疫情期間。

量化緊縮的背景及其影響

自 2022 年 6 月啟動量化緊縮計劃以來,聯準會已允許超過 2 兆美元的美國國債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從其資產負債表中自然到期而不進行再投資,從而有效地收緊了金融環境。

專家對決策時間的看法

Evercore ISI 副總裁 Krishna Guha 表示:「聯準會本月結束量化緊縮已迅速成為共識。」 前聯準會副主席、現任 Pimco 的 Rich Clarida 補充說:「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即使我們沒有得到正式決定,我們也會得到一個非常強烈的暗示,即他們將在 12 月結束量化緊縮。」

利率預期

聯準會主席傑羅姆·鮑威爾 (Jerome Powell) 本月稍早暗示,央行將在「未來幾個月」結束量化緊縮,這也強烈暗示有意連續第二個月降息 25 個基點。

影響決策的因素

在勞動力市場疲軟跡象顯現以及對貿易戰加劇通膨的擔憂消退的背景下,市場幾乎完全消化了聯準會將於週四將聯邦基金目標利率區間下調至 3.75-4% 的預期。

量化緊縮與量化寬鬆:逆向操作

量化緊縮是聯準會量化寬鬆(QE)政策的逆向操作,決策者上次是在新冠疫情期間部署該政策以避免經濟和金融危機。自 2009 年以來,聯準會已多次使用量化寬鬆和量化緊縮作為影響金融環境的另一種工具。

量化寬鬆和量化緊縮的機制

量化寬鬆是指央行透過購買債券或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等資產來增加經濟中的貨幣流量。這種機制有助於在金融壓力時期(例如雷曼兄弟倒閉後)提振市場信心。在量化緊縮下,聯準會採取相反的做法,允許其購買的債券在到期後從其資產負債表中滾落而不進行回購。

調整量化緊縮的步伐

聯準會在今年 4 月放緩了量化緊縮的步伐,將美國國債的每月縮減規模從 250 億美元降至 50 億美元。同時,它將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的每月縮減規模維持在最高 350 億美元。

量化緊縮對銀行流動性的影響

這種縮減操作會耗盡銀行系統的流動性,這意味著貸款機構在聯準會持有的準備金減少,從而使融資成本更容易受到上升壓力的影響。

充足的流動性水平

聯準會官員先前同意,一旦美國銀行系統顯示出從所謂的「充裕」流動性水平轉變為擁有「充足」準備金的跡象,就將結束量化緊縮。官員們將「充足」狀態定義為一種恰到好處的流動性水平——銀行能夠以符合官方基準利率的價格滿足其融資需求,但又不會充斥著過剩現金的水平。

緊急支援工具

儘管目前沒有廣泛的壓力跡象,但紐約聯準會的常備回購機制(一種收費高於央行基準利率的緊急支援工具)的使用量最近已達到疫情時代的水平。

避免重蹈覆轍

分析師認為,聯準會可能也希望現在採取行動,以避免重蹈 2019 年 9 月上次量化緊縮實驗期間的覆轍,當時銀行的短期融資成本飆升至聯準會的目標範圍之上。

對流動性衝擊的擔憂

KPMG 首席經濟學家戴安·斯旺克 (Diane Swonk) 表示:「推動聯準會採取行動的最大因素是對流動性衝擊的恐懼。」

圍繞資產負債表使用的爭議

聯準會對其資產負債表的使用一直備受爭議。儘管量化寬鬆阻止了疫情期間的市場崩潰,但批評人士認為,量化寬鬆也引發了一代人以來最嚴重的通膨飆升。聯準會的資產負債表為 6.59 兆美元,仍比疫情前高出 2 兆多美元。在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時,這個數字還不到 1 兆美元。

縮小資產負債表的難度

斯旺克說:「縮小資產負債表不像擴大資產負債表那麼容易。金融危機前存在的隔夜貸款市場已經消失了。」

對量化寬鬆計劃的批評

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葉倫 (Janet Yellen) 最近猛烈抨擊聯準會的量化寬鬆計劃是「使命蔓延」,並聲稱其資產負債表政策加劇了不平等,聯準會官員否認了這一指控。

風險警告: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並僅供參考。本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或財務指導,也不代表 Markets.com 平台的立場。在進行股票、指數、外匯及商品的交易或價格預測時,請務必留意:差價合約(CFD)交易具有高度風險,可能導致資本虧損。過去的表現並不代表任何未來結果。此資訊此資訊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也不應構成投資建議。所有英國散戶投資人皆被限制進行加密貨幣差價合約(CFD)與點差交易。

最新新聞

星期四, 18 九月 2025

Indices

道瓊斯、標普500、納斯達克創下新高:INTC 股票飆升 22%,NVDA 股票上漲 3.5%

星期三, 17 九月 2025

Indices

主動AI股票分析:為什麼BigBear.ai(BBAI)今日股價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