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要點

  • 外匯市場波動性降至川普選舉前的水準。
  • 貿易緊張局勢和保護主義政策對美元的影響減弱。
  • 各國之間的利率差異重新成為匯率的關鍵決定因素。
  • 在全球壓力下,美元重新獲得其避險地位。

外匯市場似乎已經度過了今年早些時候川普總統政策引發的風暴,美元波動性指標已降至美國總統大選前的水準。根據芝商所集團 (CME Group) 的數據,自川普去年 11 月當選後一度飆升的美元兌歐元和日元的波動預期,已降至一年多來的最低點。

與此同時,衡量美元兌一籃子主要貨幣(包括英鎊和歐元)的美元指數,已收復今年以來的大部分失地,目前交易價格接近川普勝選前開始上漲時的水準。

投資者和分析師表示,與美國主要貿易夥伴達成的一系列關稅協議有助於平息市場,而且美國經濟已證明比許多人預期的更能抵抗貿易衝擊。此外,世界各國的主要央行似乎正接近降息週期的尾聲,消除了市場不穩定的另一個來源。

荷蘭國際集團 (ING) 市場研究主管克里斯·特納 (Chris Turner) 表示:「世界正在學習與川普共存,投資者也學會了以懷疑的態度看待頭條新聞,不會輕易受到影響。」

在美國大選之前,市場曾押注共和黨的貿易和稅收政策將提振這個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及其貨幣,這種交易被稱為「川普交易」,並推動美元走強。然而,當川普在 4 月份宣布徵收關稅時,這種邏輯被徹底顛覆,外匯市場受到重創,日均外匯交易量接近 10 兆美元。

對貿易爭端可能對國內經濟產生影響的擔憂,以及對聯準會獨立性的質疑,導致美元創下自 1970 年代以來最糟糕的年初表現。但自夏季以來,美元一直在緩慢復甦,這得益於美國股市的反彈,在近期科技股修正之前,美國股市一度將華爾街推至歷史新高。

一些大型基金經理認為,先前對美國資產的擔憂有些過度。駿利全球債券主管羅伯特·提普 (Robert Tipp) 表示:「儘管有人在談論『美國例外論』的終結,但近年來美元總體上一直是一種強勢貨幣。」他認為今年美元的下跌更像是「牛市中的一次回調」,而不是「終結的開始」。

德意志銀行的喬治·薩拉維洛斯 (George Saravelos) 在上週的一份報告中寫道,波動性預期的急劇下降意味著市場表示「川普衝擊已經結束了」。他指出,貿易緊張局勢正在緩解,財政政策已進入「自動駕駛」模式。「川普還能做什麼來衝擊市場?我們自己都很难想出答案。」

分析師表示,美國有史以來最長的政府停擺導致缺乏總體經濟數據,這也有助於平息美元和美國國債市場的波動。由於缺乏有關通貨膨脹、勞動力市場和消費者支出的全面數據,投資者一直袖手旁觀,避免建立大規模頭寸。

自政府停擺以來,衡量美國國債市場波動性的 ICE Move 指數已跌至四年來的低點。

美元也從上個月的聯準會會議中獲得提振。在那次會議上,聯準會降息,但警告稱下次降息並非「板上釘釘」。放緩降息步伐通常會支撐本國貨幣。

投資者表示,這表明美元現在再次對匯率的傳統驅動因素做出反應,主要是各國之間的利率差異。荷蘭國際集團的特納表示:「我們已經回歸到更傳統的外匯驅動因素。」

芝商所集團的其他數據顯示,押注美元上漲的美元買權 (call options) 的需求遠遠超過押注美元下跌的賣權 (put options) 的需求,幅度為 2 月以來最大。

一些基金經理認為,美元正在重新扮演其在投資組合中「穩定器」的傳統角色,因為它在全球壓力時期往往會上漲。此前,在川普於 4 月發動首次貿易戰後,美元曾與風險資產一同下跌,引發了對其作為避險資產性質的質疑。

安盛環球投資的投資組合經理魯沙布·阿明 (Rushabh Amin) 認為,今年年初的情況「更多的是異常現象,而不是長期趨勢」。他說:「我們認為,美元未來將繼續扮演投資組合多元化工具的角色,尤其是對於外國投資者而言。」


風險警告: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並僅供參考。本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或財務指導,也不代表 Markets.com 平台的立場。在進行股票、指數、外匯及商品的交易或價格預測時,請務必留意:差價合約(CFD)交易具有高度風險,可能導致資本虧損。過去的表現並不代表任何未來結果。此資訊此資訊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也不應構成投資建議。所有英國散戶投資人皆被限制進行加密貨幣差價合約(CFD)與點差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