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摘要

本報告針對2020年12月發生的LuBian礦池遭駭事件進行全面技術分析,該事件導致127,272.06953176枚比特幣被盜,目前價值約150億美元。 我們將探討事件的時間軸,剖析促成攻擊的漏洞,並評估國家級行為者可能涉及的程度。

主要重點:

* LuBian礦池的背景以及遭駭事件的來龍去脈。 * 詳細檢視被利用的偽隨機數生成器(PRNG)漏洞。 * 重建攻擊時間軸,從最初的入侵到美國政府扣押被盜比特幣。 * 評估比特幣的安全機制,並為增強加密貨幣產業的安全性提出建議。

導論

2020年12月29日,LuBian礦池遭受大規模網路攻擊,導致127,272.06953176枚比特幣被盜。 這筆巨額資金的所有者是柬埔寨太子集團主席陳志。 駭客攻擊事件發生後,陳志和太子集團多次在區塊鏈上發布訊息,呼籲駭客歸還被盜比特幣並提供獎勵,但未收到任何回應。

技術分析

被盜比特幣在駭客控制的錢包中沉睡了近四年,這表明這次行動是由具有高度能力的實體精心策劃的,可能是一個由國家資助的駭客組織。 2024年6月,被盜比特幣被轉移到新的錢包,隨後在2025年10月14日,美國司法部(DOJ)宣布對陳志提出刑事指控,並沒收了127,000枚比特幣。

證據與評估

證據表明,美國政府沒收的比特幣與2020年從LuBian礦池被盜的比特幣相同,這引發了對美國政府在這次駭客攻擊中所扮演角色的質疑。 美國政府是否駭入LuBian礦池並竊取比特幣,進行了一次「反擊」行動?

攻擊細節

PRNG漏洞

攻擊者利用的核心漏洞是LuBian礦池在私鑰生成方面依賴於弱偽隨機數生成器(PRNG)。 具體來說,礦池使用Mersenne Twister(MT19937-32)演算法,且僅使用32位元種子,這大大降低了熵,使私鑰變得可預測。

攻擊時間軸

* **2020年12月29日:** 攻擊者利用PRNG漏洞為LuBian礦池中數千個弱錢包生成私鑰。 * **2020-2024年:** 被盜比特幣在駭客控制的錢包中保持沉睡狀態。 * **2024年6月:** 被盜比特幣被轉移到由美國政府控制的新錢包中。 * **2025年10月14日:** 美國司法部宣布對陳志提出刑事指控,並沒收了127,000枚比特幣。

調查結果與建議

LuBian礦池遭駭事件凸顯了加密貨幣領域的重大風險,包括弱PRNG以及多重簽名方案和硬體錢包等強大安全機制的重要性。 加密貨幣產業必須採取重大措施來提高安全性,並保護用戶免受網路攻擊。

風險警告: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並僅供參考。本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或財務指導,也不代表 Markets.com 平台的立場。在進行股票、指數、外匯及商品的交易或價格預測時,請務必留意:差價合約(CFD)交易具有高度風險,可能導致資本虧損。過去的表現並不代表任何未來結果。此資訊此資訊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也不應構成投資建議。所有英國散戶投資人皆被限制進行加密貨幣差價合約(CFD)與點差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