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重點總覽

  • 新稅收政策對水貝黃金價格的影響。
  • 深圳水貝市場黃金價格突然飆升。
  • 新法如何影響黃金產業的各個參與者。
  • 鑒於稅收變化,黃金價格的未來展望。

水貝黃金價格飆升:詳細分析

週一下午,中國最大的黃金珠寶集散地深圳水貝市場,黃金價格大幅飆升。黃金價格在短短幾個小時內從每克人民幣 930 元左右躍升至 992 元。

中國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公佈了一項新的黃金稅收政策(以下簡稱「新政策」),該政策於 2025 年 11 月 1 日生效,持續至 2027 年 12 月 31 日。「新政策」明確規定,在 2027 年底之前,會員單位或客戶通過上海黃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貨交易所出售標準黃金,可免徵增值稅。

新稅收政策分析

「新政策」明確規定,如果未發生實物交割,則交易所不徵收增值稅。但是,如果確實發生了實物交割,則將根據公告應用相應的稅收政策。

具體而言,對於會員單位購買用於投資目的的標準黃金,交易所實行增值稅即徵即退,同時免徵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將根據實際交易價格向購買會員單位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對於非投資目的,將免徵增值稅,並根據實際交易價格向購買會員單位開具普通發票。當客戶購買標準黃金時,交易所免徵增值稅,並根據實際交易價格向購買客戶開具普通發票。

國信期貨首席分析師顧馮達表示,與之前的政策相比,最顯著的變化是建立了一種以「用途」為錨點的新分類管理模式。

該政策對黃金產業的影響

顧馮達認為,區分「投資性」和「非投資性」用途將對各個實體產生結構性影響。對於用金企業來說,這是一個明顯的利好發展,可以減輕稅負。對於交易商來說,專注於實體產業鏈的企業將獲得更好的環境,而依賴投資性黃金「票鏈」的模式將難以維持。他們必須轉向提高真正的服務能力。對於個人投資者而言,該政策是一個強有力的指導,鼓勵他們通過上海黃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貨交易所等標準化金融產品(如積存金和黃金 ETF)進行投資。這符合現代金融投資的趨勢,並且更加便捷和安全。

市場反應和銀行調整

投資者對該政策做出了快速反應,銀行也做出了相應的調整。據報導,今天工行的金條已售罄,並且從現在起,已暫停受理易存金積存業務的開戶、主動積存、新增定期積存計劃以及實物交割申請。建行已暫停受理易存金的即時購買、新增定期投資購買、實物黃金兌換,並暫停了個人黃金積存兌換實物貴金屬,以及帳戶黃金兌換實物貴金屬等業務。

對黃金價格的影響

顧馮達判斷,短期影響可能導致結構性分化,但從長遠來看,它不會改變由全球宏觀經濟驅動的核心趨勢。由於稅鏈調整和成本轉嫁,投資金條的零售價格可能會略有上漲。但是,由於稅負明顯減少,消費金(如珠寶)的價格將更加穩定。

水貝市場動態和稅務考量

深圳水貝黃金價格的波動直接反映了市場供需變化和成本。水貝黃金價格的飆升本質上是由於非交易所管道成本上升以及在新政策下市場預期提前實現的疊加結果。具體的相關路徑如下:

  1. 場外交易的稅負成本已變得明確,直接推高了批發價格。在實施「新政策」之前,水貝市場基於「非標準化交易 + 稅務模糊區域」,形成了比品牌黃金商店低約 100-200 人民幣/克的價格優勢。「新政策」明確規定非交易所管道必須全額支付 13% 的增值稅,這將直接轉嫁到交易環節。為了維持利潤率,商家被迫提高銷售價格,從而形成了直接的價格上漲壓力。
  2. 管道遷移預期引發了短期囤貨潮,加劇了供需失衡。「新政策」迫使交易集中在合規的交易所管道上,而水貝的大部分商家都是中小型經營者,他們難以直接連接到交易所資源,也無法享受現場稅收優惠。為了避免以後更高的稅收成本,許多商家在新政策實施之前增加了庫存,導致市場需求在短期內激增。同時,一些下游品牌商家擔心未來採購成本會上漲,因此他們也提前鎖定了貨源,進一步加劇了水貝市場的供需緊張,推高了價格。
  3. 合規成本疊加,增加了價格上漲的壓力。除了增值稅成本外,「新政策」還加強了對非交易所管道的監管要求,包括交易記錄保留和報告大額交易的反洗錢合規義務。單個監控系統的年度成本為 80,000-120,000 人民幣。中小型商家需要將合規成本納入定價,從而進一步提高了終端批發價格。這種「稅負成本 + 合規成本」的雙重疊加大大削弱了水貝市場原有的價格優勢,漲價已成為必然選擇。
  4. 市場預期擴大效應。自今年年初以來,黃金價格穩步上漲,倫敦現貨黃金今年上漲了 52% 以上,國內現貨黃金同時上漲了近 50%,市場本身就存在強烈的漲價預期。「新政策」的實施進一步加強了「成本增加 + 管道萎縮」的預期。一些商家藉機調整價格,而消費者「買漲不買跌」的心理也增加了短期交易的熱情,形成了價格上漲的正向循環。

風險警告: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並僅供參考。本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或財務指導,也不代表 Markets.com 平台的立場。在進行股票、指數、外匯及商品的交易或價格預測時,請務必留意:差價合約(CFD)交易具有高度風險,可能導致資本虧損。過去的表現並不代表任何未來結果。此資訊此資訊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也不應構成投資建議。所有英國散戶投資人皆被限制進行加密貨幣差價合約(CFD)與點差交易。